勤俭之美
勤俭就是勤劳和节俭。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,《周易》提出:“俭德辟难”的说法;《墨子》:“俭节则昌,淫佚则亡”之论;《左传》︰“民在生勤,勤则不匮”。古人认为人能否做到勤俭,关系到生存灭亡的大事,不可轻视。而现在的社会,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,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,一种工作态度,还是要大力提倡的。
有许多历史人物都以勤俭来修身,他们不仅在国家军事上勤劳,而在生活中也特别节俭。克勤克俭,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。比如说尧特别关心民众。而他的生活却十分节俭,经常穿着粗布衣裳,吃粗米饭,喝野菜汤。由于尧在事业上勤俭努力,在生活中节俭节约,很快老百姓就开始爱戴尧了。
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:从前,在中原的伏牛山下,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,他一生勤俭持家,日子过得无忧无虑,美满幸福。相传在他临终前,把一块写着有“勤俭”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,并告诫他们说:“你们要想过好日子,就按这两个字去做”。后来,兄弟俩分家时,将匾锯成了两半,老大分到了勤,老二分到了俭。老大每天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,年年五谷丰登,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却很浪费,什么东西吃一两口就扔掉了。老人获得匾后,疏于农事,又不肯精耕细作,所以每年收获的粮食也不多。尽管一家几口缩衣节食,省吃俭用,毕竟也是难以持久的。这一年遇上大旱,老大、老二家中已是空空如也。在情急之下,兄弟俩急忙拿出字匾,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。这时候,突然有张纸条从窗外飞进来,兄弟俩拾起一看:“只勤不俭,好比端个没水的碗;只俭不勤,坐吃山空!”兄弟俩恍然大悟,原来“勤俭”两字不能分家,缺一不可。吸取教训后,他们将“勤俭持家”贴在自己家的门上,提醒家人与自己。从此以后,兄弟俩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了。
勤与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。只要勤勤恳恳,踏踏实实,生活节俭,不浪费,将来的日子准会幸福。如果只勤不俭的话,没有粮食生活也不会富裕起来;只俭不勤,日子也难以持久。打个比方说,比尔•盖茨——是个天才少年,成功人士。他出生于名门世家,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。在母亲的安排下,一家人的吃饭、出游,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。家庭的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比尔•盖茨,使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。这样说来,我们更要勤俭。这样一来,我们不但做好了自己,二来,还给身边的人以及我们的下一代,树立一个好榜样,让更多的人了解勤俭之美,做勤俭之人!
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不愁吃穿,经济条件好了,科技发达了。如果少开一个小时的电,日积月累就有许多电,供贫困孩子上学?如果我们伸手拧紧水龙头,日积月累可以省下多少吨水,让缺水地区水源充足?如果我们知道“粒粒皆辛苦”,又有多少人可以吃上饭?
每一食,每一物,我们都应该节约。勤俭是一种远见,是一种态度,更是一种美德!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。让勤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,避免生活中许多资源浪费的行为,其实只是举手之劳。生活告诉我们:勤俭节约不是省钱,而是一种智慧!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化国都,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,传统美德源远流长。中华民族历史倡导勤俭节约,孔夫子把“勤”和“温良恭让”一同列入基本道德准则。周恩来等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人人皆知,论为美谈,影响至今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,生活水平的提高,许多人忘记了优良美德,我们也不例外。晴朗的天气,教室竟还开着灯;凉爽的天气,空调还开着;洗手间的水龙头滴滴答答地淌着水,来来往往的人竟视若无睹;饭盒里剩着一大半饭菜,却吃着从自己家带来的牛肉、排骨、零食……
我告诉大家一个故事: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节俭,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,但他把饺子皮全吐掉,只吃里面的肉馅。后来家里遭遇火灾,他变成了一个乞丐,要饭要到了这个饭馆,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,他深为感动。老板说:“不用谢,这些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,我只是捡起晒干了而已。”财主的儿子很惭愧,后来勤奋向上,生活节俭,又富有了起来。勤和俭是致富的最好办法,不勤不俭的结果必定会落个坏下场。
据统计,中国平均每次外出浪费掉百分之二十的粮食,价值有上千亿,相当于全国小学生一年午饭的费用,我国每年倒掉的饭菜,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粮食。看到这些消息,我不禁反思起来,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如果人们再这样浪费下去,后果将不堪设想!其实,人们在不经意之间浪费掉一些食物:外出吃饭点菜点太多,不打包。因为饭菜做得不好吃,所以挑食,全部浪费。
纵观历史,大到国家,小到家庭,无不是兴于勤俭,忘于奢侈。古往今来,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,所以都很勤俭。我们学习勤俭节约,是在学习一种道德品质,学习一种人格力量,也是为失败做保险,因为任何一个人,一旦奢侈浪费,必然败家或者自取灭亡。作为当代人民,我们应该学习勤俭,并且努力地去做到,用冷静的眼光,面对我们的人生。深刻记住这个道理: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
六.一班 杨婉琳
系统测评结果
本测评结果由<测文网>提供